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痘癞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病名。五噎的总称。《医说》卷五:“噎病亦有五种:气噎、忧噎、食噎、劳噎、思噎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:“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,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,故令气塞不调理也,是以成噎,此由忧恚所致。忧恚则

  • 哮拔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哮喘的一种证型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又名咸哮、盐哮、醋哮。前人认为肺乃轻清之脏,恶咸酸热毒,故咸酸之物,食之太过,影响于肺,可成哮拔。其证气促时发时止,参小儿哮喘条。

  • 补剂

    十剂之一。用补益药物组成,具有滋补五脏气血阴阳作用的方剂。《沈氏尊生书·要药分剂》:“徐之才曰:补可去弱,人参、羊肉之属是也。”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;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。”

  • 伏匿脉

    脉象之一种。寸关尺三部按之皆无,寻至尺后才觉察。平人见此为体质之特征,病人见此者,为阴阳不和之象。《难经·二十难》:“脉有伏匿,……谓阴阳更相乘,更相伏也。”

  • 熊彦明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选《孙允贤医方集成》,并附入《济生拔萃》、《宣明论》等方,题名为《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,10卷。

  • 十宣散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四。即十奇散,见该条。

  • 香樟子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即樟树子。详该条。

  • 蝦蟆黄

    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治蝦蟆黄,舌上青脉起,七日盛,九日病过,急烙大椎即效,此病昼夜不睡,宜服豉栀汤方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
  • 伤寒蓄血证

    病名。①指太阳蓄血症。多由太阳病不解,瘀热随经,内结膀胱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不解,热结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。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乃

  • 牡荆汁

    出《陶隐居登真隐诀》。即牡荆沥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