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的水液代谢,与肺气的肃降有密切关系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后世据此而立“肺为水之上源”的论说,如果肺气肃
病证名。吐血多因素体阳热偏盛,乳食不当,郁而化热,热乘于血,血热妄行,随气上逆而成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胃中积热,火逼其血而妄行,故从口吐出,宜清其胃火。”用犀角地黄汤合四生散。如突然吐血,面色苍白者,为
【介绍】:见黄有祺条。
肾与吸气功能有关。由于肾合命门,命门为“元气之所系”(见《难经》),肾上连肺,其脉上贯膈,入肺中(见《灵枢·经脉》),呼吸出入之气,其主在肺,其根在肾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肺出气也,肾纳气也,故肺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结气囊裹针药所不及,灸肓募随年壮。肓募二穴,从乳头斜度至脐,中屈去半,从乳头下行,度头是穴。”主治病后衰弱,萎黄,腹中积块疼痛等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肺司呼吸,鼻为呼吸出入门户,鼻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,须赖肺气调和,呼吸畅利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肺气通于鼻,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。”若风寒袭肺,则鼻塞,嗅觉不灵;肺有燥热,则鼻干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儿未生先露手臂谓之横生。”详横产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消渴之一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消渴,心火动而消上,上消乎心,移热于肺,渴饮茶水,饮之又渴,名曰消上。”治以滋阴养液为主,宜莲花饮(甘草、知母、莲花须、黄连、瓜蒌仁、五味子、人参、干葛、白茯苓、
病证名。指因跌打引起的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、气血损伤的病证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四。详内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