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厥头痛

痰厥头痛

病证名。指痰水内结,阴气上逆的头痛。《外台秘要》卷八:“痰厥头痛方:病源谓,痰水在于胸膈之上,又犯大寒,使阳气不行,令痰水结聚不散,而阴气逆上与风痰相结,上冲于头,即令头痛。或数载不已,久连脑痛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:“痰厥头痛,两寸脉滑而弦,眼重头旋恶心烦乱吐清水,气短促,心神不安,语言颠倒,目不敢开,如在风露中,头疼如裂,身重如山,胸满呕逆四肢厥冷,半夏白术天麻汤。有肥白气虚多痰人,卒然头痛,脉沉细,四肢厥逆,痰响吐涎,星香汤加生附子。”参见头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面上证

    儿科察面诊法。五脏之气形于面部。六朝高阳生《面部形色赋》:“察儿形色,先分部位。左颊青龙属肝;右颊白虎属肺;天庭高而离阳心火;地角低而坎阴肾水;鼻在面中,脾应唇际。”钱乙《小儿药证直诀·面上证》:左颊

  • 跌仆伤胎

    病证名。孕妇由于跌仆闪挫,气血逆乱,损伤胎元,以致胎动不安。症见腰腹痛坠,或阴道流血。治宜调补气血、安胎。方用胶艾汤或八珍汤。参见先兆流产、胎动不安条。

  • 食减

    指饮食减少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岁土太过,雨湿流行,肾水受邪。民病腹痛,……食减,四肢不举。”治详不能食条。

  • 大血草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血满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疹专门

    书名。又名《痘疹专门秘授》。2卷。清·董维嶽撰,董上贲校补。刊于1762年。本书选辑《痘疹金镜录》及《保赤全书》二书之精要,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写成,内容较为简要。

  • 阴阳交

    ①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。指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,交结不解。症见出汗后仍发热,狂言,不能食,脉躁疾,多属重证。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腑实证,而分别采用清法或下法。②运气学说术语。见《素问·五运行大

  • 幼幼近编

    儿科著作。又名《证治大还幼幼近编》。4卷。清·陈治撰。十七世纪末刊行。本书为《证治大还》之一种。前三卷主论痘疮主治,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。

  • 虚哮

    病名。指元气素虚,反复日久的哮证。《寿世保元·哮吼》:“哮吼十数年,发则上气喘促,咳嗽吐痰,自汗,四肢发冷,六脉沉细,此气虚脾弱。”《类证治裁·哮症》:“伤暑热而发者为热哮,为虚,其盐哮、酒哮、糖哮,

  • 杂证谟

    内科杂病专著。29卷(即《景岳全书》卷9~37)。明·张介宾撰。内容为内科杂病(共70余种,不包括伤寒病)证治,对每种病证均引录古说,参以己见。作者长于温补,其温补学说的见解,在本书多种病证的论述和治

  • 医学提举司提举

    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,只设1人,始设于1272年(至元九年),官阶从五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