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痼冷证

痼冷证

寒邪长期沉伏于肠胃阳结不解的病证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六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痼冷积热证治》:“痼冷者,中寒也。多因真气既微,胃气不实,复啖生冷冰雪之属,致肠胃虚寒,阴既停凝,阳不能正,大便洞泄小便频并,鼻多清涕,呕吐涎沫,水谷不化,洒洒淅淅,皆阳虚阴盛之所为也。”治宜温补下元健脾养胃,祛寒邪,固真气,如金液丹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四神丸,以及回阳返本汤等,均可选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妊娠便血

    病证名。汪喆《产科心法》:“孕妇大便见血,亦是血热妄行。大凡血症上行为逆,下行为顺,宜服生地四物汤加麦冬、槐米、赤芍,甘草主之。”

  • 高曲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注。即商曲。见该条。

  • 脾虚热证

    劳热之一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劳瘵源流》:“脾热,轻重按俱不得,热在不轻不重间,脾主肌肉也。夜尤甚。必兼怠惰嗜卧,四肢不收,无气以动。”可伴面黄,腹胀,肠鸣,泄泻,吐逆,不欲食,

  • 蛤蟆酥

    见《山东中药》。即蟾酥,详该条。

  • 红中焦黑舌

    红色舌,中央有焦黑苔,主里热实证,尤以脾胃为甚。多因瘟毒内结,急用苦寒攻下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松藤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一把针

    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鬼针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太医署

    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,隋唐臻于完备。以医疗为主,教学次之。唐时,属太常寺。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。由太医署令、丞等负责管理。分设医、针、按摩和咒禁等部门,医又分为体疗、疮肿、少小

  • 手掌根出臼

    病名。即桡腕关节脱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又名手腕失落、手睁骨出、手盘出等。多因跌扑、扭转所致。伤部肿胀明显,疼痛剧烈,掌根凸向一侧,活动受限。治宜捏腕骨入髎手法复位,并予固定。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

  • 柿萼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为柿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