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。代号:LI13《灵枢·本输》原名五里。《圣济总录》名臂五里,《针灸资生经》又作手五里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上臂后外侧,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3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另说“在肘上二寸”
病名。又称七情伤感嗽。指因情绪不安,饥饱失常,伤及脏腑所致的咳嗽。《证治要诀·诸嗽门》:“七情饥饱嗽,无非伤动脏腑正气,致邪上逆,结成痰涎,肺道不理,宜顺为先。”用四七汤加桑白皮、杏仁、枇杷叶等。参见
病证名。系因痘麻余毒未清,复受风邪而发(清·聂子因《眼科易简补编》)。症见眦角红赤糜烂,痒痛喜拭。治宜祛风清热解毒。用解毒消风散,血热重者加紫草、丹皮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方。①蜗牛(烧存性)不拘量。为末,入轻粉少许,猪骨髓调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②带壳蜗牛七个。取肉,入丁香七枚于七壳内,烧存性,与肉同研成膏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
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方。桔梗、芒硝、大黄、茺蔚子、炒白芍药、玄参、黄芩、防风各一钱。为粗末,水煎去渣,食后服。治目珠高突疼痛。
见临证指南医案条。
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肝为刚脏,主风。故病多大叫,目直视,呵欠,颈项强直,四肢抽搐等。肝热则壮热引饮,喘闷,口中气热,目内青,直视,身反折强直,手乱动;实则目直视,大叫,抽掣有力,宜泻火清肝,用泻青丸,
脾的精气,即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。《素问·示从容论》:“四肢解堕,此脾精之不行也。”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学家。字竹泉。江苏丹徒人。业医数十年,名重于时。同邑李培松设药局于扬州,濂应邀而往,活人甚多。汇辑有《医门补要》三卷(1897年),于外科手术、针灸宜忌、杂症验方、用药心得、制药方法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