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直中三阴

直中三阴

寒邪直接侵犯三阴经。《医学入门·伤寒》:“若不自阳经传来,直中三阴之经,初起厥逆腹痛自利不渴,太阴自受寒也,上症加之呕吐少阴自受寒也,又加之小便不利厥阴自受寒也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若初起本无发热头痛等证,原不由阳经所传而径入阴分者,其证或厥冷、或呕吐、或腹痛泻利、或畏寒不渴、或脉来沉弱无力,此皆元阳元气之不足,乃为真正阴证。”《医述·五法大旨》引陈养晦:“盖邪不由阳经而入,径中三阴,名曰直中内寒盛极,阳气衰危,故曰救。救者,救阳危也。”《医学心悟·直中三阴诸证》:“直中者,初起不由阳经传入,而径中三阴者也。中太阴,宜用理中汤;中少阴,宜用四逆汤;中厥阴,宜用白通加猪胆汁汤。”临床上以直中少阴为多见,由于肾阳虚衰阴寒极盛,治宜急救回阳,用四逆汤之类。参见六经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冲气犯心

   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汗之气逆上冲,正在心端。下之掌握热烦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,皆冲气犯心,心受其害,且汗下则心液泄,故见如是等症也。宜甘李根汤。”参见冲脉病

  • 水不涵木

    肾属水,肝属木。根据五行的滋生制约关系,水不涵木,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,出现肝阴不足,虚风内动的病症。表现为低热、眩晕、耳鸣、耳聋、腰酸、遗精、口干咽燥、手足蠕动,甚则抽掣等。

  • 蛋黄花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鸡蛋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逼牙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喉危治异》。多由阳明邪热上冲,或肾水虚亏,虚火上炎,致满口牙齿动摇,牙缝出血,或龈肉呈红紫色。治法:属邪热上冲所致者,宜清热泻火,可选用清胃散、黄连解毒汤等加减。属虚火上炎者,宜滋阴降火,可

  • 痰多沫

    痰带青而多泡沫,多为肝经风痰;痰多白沫,无力作咳,咳则气促,多属肺虚。

  • 陈言

    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字无择,青田(今浙江青田)人。精于方脉,治病有显效。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,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大类,每类有论有方,汇集医方千余,于淳熙元年(1174年)著成《三因极一病

  • 伤山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肠山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

  • 刘贵珍

    【生卒】:1902~1983【介绍】:河北威县人。因患胃溃疡、肺结核投师气功而获痊愈。乃潜心研习,于冀南行署干部休养所创气功疗法,后于唐山筹建气功疗养所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,在运用气功防治慢性疾病方面取

  • 内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。泛指生于脏、腑的痈。《诸病源候论·内痈候》卷三十三:“内痈者,由饮食不节、冷热不调,寒热客于内,或在胸膈,或在肠胃。寒折于血,血气留止,与寒相搏,壅结不散,热气乘之,则

  • 痧胀腹痛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痧气而致胸腹胀痛。《症因脉治·腹痛论》:“痧胀腹痛之症,忽尔胸腹胀痛,手足厥冷,指甲带青,痛不可忍,不吐不泻,或吐或泻,按之痛甚,俗名绞肠痧,此即痧胀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受寒、阻湿或感厉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