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马钱子之商品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张蕃芝《生生要旨》:“妊娠阴阳失和,胎气不安,以致腹中作痛,时有漏下,俗名漏胎,又名漱经。宜胶艾汤主之。”详胎漏条。
证候名。湿热内蕴,中焦气机升降失常,脾湿胃热互相郁蒸所致。症见脘腹痞满、不思饮食、呕恶、厌恶油腻、体倦身重、身热、口苦、渴不多饮、尿少而黄,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,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治以清热利湿为主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一:“坤为下睑,络通胃腑,脏属于脾……,脾胃相为表里,主腐熟水谷,保合太和,司培元气,曰资生廓。”由于脾胃具有腐熟水谷,吸收运送营养物
病名。出《神农本草经》石硫黄条。亦名阴中生疮、阴疮、阴、、阴蚀疮等。病因情志郁火,损伤肝脾,湿热下注,郁蒸生虫,虫蚀阴中所致。症见阴部溃烂,形成溃疡,脓血淋漓,或痛或痒,肿胀坠痛,多伴有赤白带下等。治
【介绍】:见朱纯嘏条。
五味之一,酸为木味,入通于肝,为肝所主之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酸入肝。”酸味药物多入肝经,有养肝、柔肝、缓急的作用,如芍药等。此外,酸味药物亦有收敛气血津精的作用,如五味子、山茱萸等,故《内经》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10卷。又名《增补图象本草备要汇笺》。清·顾元交纂于1660年。作者虑《本草纲目》之浩繁及《本草经疏》之附会,而取众书之长,删繁提要。首列药图,集运气及诸药学总论,继以草、木、果、谷、菜、
经脉专书。1卷。明·李时珍撰。刊于1578年。本书论述奇经八脉,李氏考证历代有关文献,对十二正经以外的冲、任、督、带、阴维、阳维、阴跷、阳跷八条奇经的循行和主病等,分别进行了整理和说明,并提出了个人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