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祛痰丸

祛痰丸

①《瑞竹堂经验方》卷二方。人参木香、煨白术茯苓青皮(去瓤)、陈皮(去白)各一两,槐角子、半夏各七钱半,天麻一两,皂角(去皮弦,酥炙)五钱。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至七十丸,食后临卧温酒或姜汤送下。治风痰喘嗽。②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方。生南星、生半夏、赤茯苓(去皮)、陈皮(去白)、炮姜各等分。为细末,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温米饮送下。治风痰头眩恶心,胸膈不利。③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五方。皂角(姜制)、半夏各一两,橘红桔梗、天麻各五钱,大黄(酒浸后,纸裹煨三次)二两,黄芩七钱,薄荷三钱,青礞石白芷甘草各一钱。为细末,蒸饼为丸,临卧茶水送。治痰热生风而致的雷头风头痛而成核块,头中有如雷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酱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又名土荜菝、青蒟、青蒌、芦子。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· betle L.的果穗。产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辛,温。温中,下气,散结,消痰。①治脘腹冷痛,吐泻,虫积腹痛,咳逆上气。煎服

  • 肝志怒

    肝为将军之官,其气易急易亢,怒则气上,故怒为肝志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肝……在志为怒。”

  • 膀胱胀

    病证名。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膀胱胀者,少腹满而气癃。”《医醇賸义·胀》:“膀胱主藏津液,气化则出。盖水气循下焦而渗入膀胱,津液之藏,皆由气化渗入,然后能出。寒气上逆,则水气窒塞不通,故少腹满而

  • 何崇源

    【介绍】:见何金琇条。

  • 风湿肿

    病证名。指风湿合邪而引起的通身水肿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通身肿者,头面手足皆肿也。得病之由,内停湿饮,外感风邪,风湿相搏,水道不利,外攻肌肤而为肿也。”肿势严重的,用疏凿饮子以消水;症状

  • ①证名。出《灵枢·口问》。又称呵欠、欠伸、呼欠。自觉困乏而伸腰呼气,常发生在过度疲劳时。如经常呵欠,称数欠,为肾精亏虚、肾气不充、精不养神的表现。《灵枢·九针》:“肾主欠。”治宜益精补肾。②不足、短少

  • 弓反里形

   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
  • 别穴

    经穴分类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即经外奇穴,详该条。

  • 降逆下气

    理气法之一。与顺气同义。是治疗肺胃之气上逆的方法。例如肺气上逆,咳嗽哮喘,痰多气急,用定喘汤;胃虚寒而气上逆,呃逆不止,胸中不舒,脉迟,用丁香柿蒂汤。

  • 小儿医方

    儿科医书。朝鲜族崔奎宪著。后经李基荣、李命七等整理出版。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、证候、辨证施治及方剂234首,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。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