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玉龙鞭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跗骨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椒疮。详该条。
出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。为海螵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亦作肾痟、下消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:“饮水随饮便下,小便味甘而白浊,腰腿消瘦者,肾痛也。”即下消,详见该条。②指强中。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:“肾消之病,古曰强中,又名内消。”详强中条。
经验方。见《中华医学杂志》1975;(6)。丹参、赤芍药各15克,桃仁9克,三棱、莪术各3~6克。水煎服。用于子宫外孕腹腔内血液已凝成血肿包块者。实验研究:有扩张血管作用;有促进消除腹盆腔血液或血肿包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2):6,1976。即法罗海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伤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方。乳香、没药、麝香、防风、羌活、白芷、赤芍药、当归、黄连、肉桂、皂角、五倍子、巴豆、木鳖子、黄丹、蓖麻子、无名异、槟榔、铅粉、轻粉、枫香、荜拨(一用乌药)、松香、黄蜡各等分,桃枝、
古病名。五积之一。《难经·五十四难》:“脾之积,名曰痞气。”《脉经·平五脏积聚脉证》:“诊得脾积,脉浮大而长,饥则减,饱则见,膜起与谷争减,心下累累如桃李起,见于外,腹满呕泄,肠鸣,四肢重,足胫肿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