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箕门

箕门

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。为足太阴动脉,即下部人,以候脾胃之气。②经穴名。代号SP11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大腿内侧,髌骨内上缘上8寸,缝匠肌之内侧;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。布有股前皮神经、深部有隐神经;并有大隐静脉通过;深层之外方有股动、静脉。主治小便不利遗溺,鼠蹊肿痛,阴囊湿痒等。直刺0.5~0.8寸,避开动脉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《素问·刺禁论》:“刺阴股大脉,血出不止死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子夜

    即午夜。详十二时条。

  • 额骨

    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头前上方。

  • 口瘘

    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二:“口瘘其齿断上有小孔,如蜂窠形。”系慢性根尖炎所导致的瘘管。

  • 蠡沟

    经穴名。代号LR5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别名交仪。属足厥阴肝经。足厥阴之络穴。位于内踝尖上5寸,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。布有隐神经的分支,后方有大隐静脉通过。主治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疝气,小便不利,睾丸

  • 精宁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又名精灵。①位于腕背横纹的桡侧端。有祛风、化痰、镇惊等作用。《小儿按摩经·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》:“掐精宁穴,气吼痰喘,干呕痞积用之”。②位于手背第4~5掌骨间,距掌指关节半寸处,约与外劳宫

  • 白蔻仁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白豆蔻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四等丸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一方。炒大黄、诃子皮、槟榔、木香各等分。为细末,酒煮曲糊和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食前生姜、橘皮煎汤送下。治妇人痃癖气,心腹冷痛,饮食不消。

  • 五五丹

    经验方。见《外伤科学》(广东中医学院)。煅石膏、升丹各15克。为细末,掺于疮面;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,外盖膏药或油膏,每日换药一至二次。功能提脓祛腐。治流痰、附骨疽、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,脓水不净者。

  • 长虫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。即蛔虫。详蛔虫病条。

  • 肺实热证

    指肺经邪热炽盛的病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七:“病苦肺胀,汗出若露,上气喘逆,咽中塞,如欲呕状,名曰肺实热也。”常伴见鼻孔煽张,咳嗽,或吐脓血等。治宜泻肺清热为主。选用地骨皮汤、清肺汤等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