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期延长

经期延长

病证名。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行经期间超过七天以上,甚至淋漓半月方净的病症。多由气虚血瘀血热所致。气虚冲任不固,血失统摄,症见行经期间延长,色淡质稀,小腹空坠,气短懒言、治宜益气固冲、摄血,方用固冲汤;若经产之际,血室正开,余血未尽,外袭寒邪,血为寒凝,或交合阴阳,瘀阻胞中,血不归经,症见经期延长日久,量时多时少,色暗红,挟有瘀块,腹痛拒按,治宜祛瘀行滞止血,方用逐瘀止血汤(《傅青主女科》:生地、大黄赤芍丹皮枳壳当归尾、龟板、桃仁);若阴虚血热,热扰冲任,经血失守,症见经期延长、量少、色红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,治宜滋阴清热,凉血安冲,方用地芍凉血汤(《顾松园医镜》)或用两地汤;若五志化火兼有湿热内蕴,迫血妄行,症见经期延长,量多,质粘稠,味臭腐,治宜解毒除湿,清热固经,方用解毒四物汤(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黄柏、山栀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脉法删繁

    见顾氏医镜条。

  • 薄泽

    指色泽浮薄明亮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薄泽为风。”张景岳注:“风病在阳,皮毛受之,故色薄而泽。”

  • 体位

    针灸术语。指针灸取穴或施术时患者躯体所采取的位置。《标幽赋》所载的“或伸屈而得之,或平直而安定”,即指此而言。体位一般分坐位、卧位和立位三种,详见各该条。

  • 脾瘅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奇病论》。指过食甘肥所致,口中发甜的病证。日久遂成消渴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五:“内经曰,有病口甘者,此五气之溢也,名曰脾瘅。夫食入于阴,长气于阳,肥甘之过,令人内热而中满,则阳气盛矣,

  • 黑靥疔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其患多生于耳窍、胸腹腰肾偏僻软肉之间。初生黑斑紫疮,毒串皮肤,渐攻肌肉,顽硬如疔,痛彻骨髓。重则手足青紫,惊悸沉困,软陷孔深,目睛透露,此属肾经毒火而成。治同疔疮。不宜下,须

  • 生生子医案

    见孙文垣医案条。

  • 开闭

    即开窍。见该条。

  • 肺中风

    古病名。又名肺脏中风。指风邪入中于肺经而致的症候。主症为口燥,胸满,气喘,身运不能自主,昏冒,肿胀等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肺中风者,口燥而喘,身运而重,冒而肿胀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风

  • 抚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见《保生秘要》。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治疗部位上,徐缓、轻柔地来回作直线形或圆周的抚摩。有消肿止痛,镇静解痉等作用。

  • 脊椎。包括胸椎十二节、腰椎五节、骶骨四节。有支柱人体躯干及脏腑的作用。脊内有督脉,其外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。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:“督脉者,起于下极之俞,并于脊里,上至风府,入属于脑。”《灵枢·经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