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经久不愈的头痛症。《丹溪心法附余·风热门》:“久头痛病,略感风寒便发,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,此属郁热,本热而标寒。”《明医杂著》薛立斋注:“久头痛……多主于痰,痛甚者乃风毒上攻,有血虚者,有诸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用温热药治寒证,寒象不解而更甚,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,而是真阳(肾阳)不足的虚寒;应温补肾阳,则寒象自除。参见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条。
见顾氏医镜条。
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气反者,……病在下,取之上。”指病证的表现、部位偏于下,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,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。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,用补中益气法;
病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血从口吐出,无明显呕恶及咳嗽。亦有泛指血从口吐出者。甚者可倾盆盈碗。多因酒热辛肥,郁怒忧思,劳欲体虚等因导致胃热壅盛,肝郁化火,或心脾气虚,血
出《四声本草》。又名华荠苧、痱子草。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.的全草。分布华东、中南及贵州等地。辛,微温。祛暑,解表,行气,化湿,①治夏月感冒,中暑呕吐、泄泻,胃痛
先天的致病因素之一。见《简明医彀》卷六。因婴儿在胎受自母体,热邪蕴积成毒。出生后即口舌生疮,遍身赖,游风丹毒,疮疡疥癣。宜化毒丹(玄参、桔梗、茯苓、青黛、甘草、牙硝)为末蜜丸,薄荷泡汤调化,抹儿口内上
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六:“人先天他痛,忽被鬼邪所击,当时心腹刺痛,或闷绝倒地,如中恶之类。其得差之后,余气不歇,停住积久,有时发动,连滞停住,乃至于死。死后注易傍人,故谓之鬼疰也。”可选用犀角散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即狗舌草,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素体虚弱,更兼忧思郁怒而成。症见咽干、微肿痛,大便自利,舌苔白滑。其发病缓,其色淡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慢喉发缓体虚生,微肿咽干色淡红,或由暴怒五辛火,或因忧思过度成。”若午前痛甚者,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