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缓方

缓方

七方之一。方剂和缓者。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的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缓方之说有五,有‘甘以缓之’之缓方,糖、蜜、枣、葵、甘草之属是也;盖病在胸膈,取甘能恋也;有‘丸以缓之’之缓方,盖丸之比汤、散,其气力宣行迟故也;有‘品件群众’之缓方,盖药味众则各不得聘其性也,如万病丸七八十味,递相拘别也;有‘无毒治病’之缓方,盖性无毒则功自缓矣;有气味薄药之缓方,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,比至其下,药力已衰,故补上治上,制之以缓……。”当前一般认为缓方有六种:①药味多,互相制约,单独直达的力量小;②应用无毒药物,使病邪缓解,免伤正气;③药味薄,不求速效;④应用甘缓药,缓慢发挥作用;⑤用丸药缓缓攻逐邪气;⑥用缓和药治本,增进抗病力,疾病自除。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鹤嘴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薄泽

    指色泽浮薄明亮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薄泽为风。”张景岳注:“风病在阳,皮毛受之,故色薄而泽。”

  • 食膈

    五膈之一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八。多因气塞、火郁、脾运失常、食滞隔阻所致。症见烦满,疲乏,食不下,时呕沫等。治用食郁越鞠丸等方。一作食噎膈。参见噎膈、五膈条。

  • 偏枯

    病名。见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又名偏风,亦称半身不遂。多由营卫俱虚,真气不能充于全身,邪气侵袭于半身偏虚之处所致。症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,或兼疼痛,久则患肢肌肉枯瘦,神志无异常变化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偏

  • 不能正偃

    证名。指不能仰卧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不能正偃者,胃中不和也。正偃则咳甚,上迫于肺也。”参见不得偃卧条。

  • 中医妇科学

    书名。①成都中医学院主编。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。书中以中医学的病名和理论,对妇科学作了概括性的介绍。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②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编。本书总论部分简要记

  • 养肺去痿汤

    《洞天奥旨》卷六方。金银花、麦门冬各三钱,生甘草、紫菀、百部各五分,生地黄、百合各二钱,款冬花、贝母、白薇各三分。水煎服。治肺痿,咳嗽已久,肤黄肌瘦,毛悴色焦,膈上作痛,气息奄奄。

  • 内伤三消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七情、房室、饮食内伤引起的消渴病。有精虚、积热之分。详见精虚三消、积热三消、消渴条。

  • 水蜡烛

    见《广东新语》。为香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瘕泄

    古病名。《难经·五十七难》:“大瘕泄者,里急后重,数至圊而不能便,茎中痛。”本病后人有数解:①即痢疾。《研经言》:“今之痢,即《难经》五泄中之大瘕泄。”②一种阴虚似痢症,由肾虚所致。《医贯·痢疾论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