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在一般情况下经脉气血之多少。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:“夫人之常数,太阳常多血少气,少阳常少血多气,阳明常多气多血,少阴常少血多气,厥阴常多血少气,太阴常多气少血。此天之常数。”
①脂膏。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:“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,内渗入于骨空,补益脑髓。”②心下部位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膏之后,出于鸠尾。”见膏肓条。③肥胖人的一种类型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:“膏者,多气
病名。即喉腥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系指痈生舌上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,不能言语,此症因热入心包络而发,左寸脉宜洪大数,不宜细缓,红肿者可治,黑者不治。”治疗参见舌痈条。
证名。指两足软弱,行走时收引无力,举步艰难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虚则足不收,胫枯,取之所别也。”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身重,善肌肉痿,足不收,行善瘈,脚下痛。”多因脾肾气虚,精血不足所致。本证
书名。清·王廷俊撰于1867年。本书辑录治案十余则,每则详述病程经过,辨析因、症、脉、治,处方附有方解,并介绍历代医家对此病症的一些分析和治验等。
见焦氏喉科枕秘条。
【生卒】:七世纪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曾任右监门府长史等官职。公元657年,奉命与李世勣、孔志约等二十多人共同编撰《新修本草》。公元659年书成,由政府颁行天下。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。又与徐恩恭、唐临
《素问·刺禁论》:“七节之旁,中有小心。”历代注家看法不一:①指心包络,马莳注:“自五稚(心俞)之下而推之,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。……盖心……为大心,而包络……为小心也。”②指命门,吴鹤皋注:“下部
针具名。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,因其刺激仅及皮肤,故名。可用6~7号缝衣针5~7枚,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,亦称箸针。市售小锤式皮肤针,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,分别有梅花针、七星针、丛针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