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羞明

羞明

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羞明畏日怕日羞明畏日、恶日、畏明。多因风热上攻或阴虚血亏所致。患眼畏视光明,遇光则涩痛难睁。证有虚实之分:若兼红赤肿痛,眵多泪热等,多属风火实证。如《银海精微》:“肝气不顺而挟热,所以羞明。”若眼无赤痛,干涩羞明,多属阴虚血亏,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:“由亡血过多,及久痛伤血,或年老血少,必羞明酸痛,不能视物也。”本症常见于白睛黑睛及某些胞睑瞳神疾患。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论治

猜你喜欢

  • 足少阴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仲秋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阴之筋,……其病足下转筋,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。病在此者,主痫瘛及痉,在外者不能俛,在内者不能仰,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,阴病者不能仰。治在

  • 土喜温燥

    借用五行学说以说明脾的生理特点。脾主运化,温燥则运化健旺,吸收正常。若水湿过盛或过食生冷,就会损伤脾阳,影响脾运;脾虚不运又会形成湿浊内停,导致小便不利、水肿和痰饮等病症。

  • 王氏清暑益气汤

    即清暑益气汤第一方,见清暑益气汤条。

  • 心气通于舌

    心与舌有密切关系。舌功能的正常有赖于心机能的正常;反之,舌象的变化也可反映某些心的功能状况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心气通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。”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心病者,舌卷短。”

  • 坚者削之

    治法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凡腹内坚硬有形一类病证(癥瘕、痃癖等),可用攻削的方药治疗。如鳖甲煎丸之类。

  • 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下肢踝以下部分,由踝、跖、趾组成,上接胫。

  • 病端

    疾病的发生和经过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谨度病端,与时相应。”

  • 通理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位于足背部,当第四、五跖骨间,小趾跖趾关节上2寸处。主治崩漏,月经过多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艾条灸5~10分钟。②通里穴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保健操

    即保健功。见该条。

  • 经迟

    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即经行后期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