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耳针疗法

耳针疗法

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,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,《灵枢》有“耳者宗脉之所聚也”的论述,并说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……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”。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,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、《针灸大成》等许多古代文献均有记载,民间亦广为流传,但未形成系统。解放后,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,吸收国外研究成果,反复实践,不断总结,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。不仅可予针灸,还可施行电针,注射药物或割治等方法,并可用作针刺麻醉。临床操作时,以耳针(或短毫针)对准选定穴位快速刺入,但不可穿透耳壳,捻转数秒钟后留针30~60分钟,其间可运针数次。需较长时间留针,可用皮内针埋置。使用其他方法者,参阅有关各条。本法适应范围很广,凡针刺疗法适应病症均可酌情使用,对疼痛性疾患效果尤佳。为准确选取穴位,有耳穴探测器可供使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由饮食精微所化生而循行于脉管中的血液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中焦受气取汁,变化而赤,是谓血。”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中焦亦并胃中,出上焦之后,此所受者,泌糟粕,蒸津液,化其精微,上注于肺脉,乃化而为血,

  • 五不男

    见明·万全《广嗣纪要·择配篇》。指男子生殖器官先天发育畸形或其他病变而不能生育者。即天、漏、犍、怯、变等五种不育症。天,指天宦,男子先天性外生殖器或睾丸缺陷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。漏,精液不固,常自遗泄。

  • 水罐

    火罐放入水(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)中煮沸应用,故名。使用时,将罐子颠倒用镊子挟出,用折迭毛巾紧扪罐口,吸去水液,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。参见水罐法条。

  • 痧法备旨

    书名。系《治痧要略》(清·欧阳调律撰)和《痧症旨微集》(作者不详)的合刊本。《治痧要略》系康熙年间欧阳氏在郭志邃《痧胀玉衡》一书的基础上提要汇辑而成。内容简明,偏重于方论。《痧症旨微集》,列述多种痧症

  • 小腹结痛

    证名,见《华氏中藏经·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治》。结,指邪气结聚,亦有作急结解。小腹结痛,可见于下焦多种疾患,如瘀结膀胱,寒凝下焦,滞积肠腑及邪气入肾与血室等。

  • 热惊

    病证名。亦名感冒挟惊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身热,饮水悸惕,手足摇动,上视弄舌,印内青筋,见掌中赤,怕物生涎,此为惊热。”宜荆防败毒散加蝉蜕、僵蚕、钩藤钩,送服牛黄镇惊丸,或琥珀抱龙丸。

  • 偶中

    指巳时。详十二时条。

  • 转天汤

    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方。人参、当归(酒洗)各二两,川芎一两,川牛膝三钱,升麻四分,制附子一分。水煎服。治倒产。

  • 幼科直言

    书名。又名《幼幼指掌集成》。6卷。清·孟河撰。刊于1726年。卷1~2痘症;卷3痧症;卷4~6为儿科杂病及其方治。书名“直言”寓直言无隐之义,全书文字简明。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
  • 洋参

    见清·龙柏《药性考》。即西洋参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