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十三科条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菊花药材之一种,详菊花条。
见伤寒六书条。
证名。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。见《景岳全书·面病》。详面目浮肿条。
病名。外阴部炎症,局部皮肤红、肿、热、痛,甚至溃疡,起脓泡,分泌物增多。若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或有皲裂。多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。属带下、阴痒、阴疮范畴。宜清肝泻火利湿。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外用熏洗药方:苦
心气与肺气俱虚的病证。因肺气虚导致心气不足;或由心气虚损导致肺气亏虚。症见久咳不已,气短心悸,面色白,甚或口唇青紫,舌淡,脉细弱等。治以补益肺气为主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臭茉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两骨相连接处。详关节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蓖麻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人体的寒温调摄。《灵枢·本藏》:“寒温和则六腑化谷。”②泛指外感热病的病因,如杨栗山有《寒温条辨》之作。③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春温病源流》:“有治病温,少阴伏邪发出,更感太阳客邪,名曰寒温。”主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