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肠红

肠红

证名。见《鸡鸣录·后阴病》。指大便出血。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脾阳不振,统摄失司所致。湿蒸热毒,多见下血鲜红;瘀热留注,多见血块紫殷。治宜清热化湿,和营消瘀,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。脾失统摄,多见血出稀淡,脘痞腹胀,难于饮食,舌淡苔白,脉形沉细等,治宜健脾温中,选用黄土汤归脾汤等方。亦有因痔疾所致者。可选用罗汉散,用参三七红枣,或稻根须煎汤调服。参见便血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满丸

    ①《外台秘要》卷九引《古今录验方》方。炙蜈蚣二枚,炒芫花根五分,踯躅花四分,干姜、川芎、桂心各四分,人参、细辛各二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大豆大,每服五至十丸,米饮送下,日三次。治五嗽(气喘、痹嗽、燥嗽

  • 黄栝萎丸

    《丹溪心法》卷二方。栝蒌仁、半夏、山楂、炒神曲各等分。为细末,栝蒌水和丸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,姜汤、竹沥送下。治食积,痰壅滞,咳嗽。

  • 艾元英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山东东平人。精医术,撰有《如宜方》二卷。

  • 外科图形脉证

   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。

  • 桐油树根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即油桐根,详该条。

  • 铁扫把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草药》。为地肤子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舒氏伤寒集注

    书名。简称《伤寒集注》。10卷。清·舒诏编撰。刊于1750年。作者为喻嘉言再传弟子,于《伤寒论》注家中推崇喻氏《尚论篇》,但又认为“其间遗义尚多”,遂以此书为基础,“参考百家,征以症治”(见自序)予以

  • 赤雹子

    出《本草衍义》。为王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杏仁煎丸

    《瑞竹堂经验方》方。杏仁(去皮尖)、胡桃肉各等分。研为膏,入炼蜜少许为丸,弹子大,每服一至二丸,食后睡前细嚼,姜汤送下。治老年肺喘,咳嗽不已,睡卧不宁。

  • 养阴润燥

    又称滋阴润燥。润燥法之一。是治疗燥伤肺胃阴分的方法。患者咽干口渴、午后身热、或干咳少痰、舌质红、脉细数,用沙参麦冬汤、益胃汤。肠燥便秘,可用增液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