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指小儿嗜食,食已不知饱足,又不生肌肉,其但腹大。多因脾胃运化失常而成。治宜调理脾胃,益气利气,用香砂六君子汤。
病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指胞睑疮疡之毒邪内陷,硬肿色暗,经久难愈者。参见目疡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痘疮》。即贯脓。详该条。
五脏病邪之一。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缓甚者,脾邪干心也。”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脾胃,则病肌肉痛。阳气有余,阴气不足,则热中,善饥;阳气不足,阴气有余,则寒中,肠鸣,腹痛;阴阳俱有余,若俱不足,则有寒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珍珠草,详该条。
又称滋阴解表。是对素体阴虚而患外感表证的一种治法。症见心痛身热、微恶风寒、无汗或有汗不多、咳嗽心烦、口渴咽干、舌赤脉数等,处方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,如加减葳蕤汤。此方发汗而不伤阴,养阴而不留邪。
望诊内容之一。络脉,指浮络,即浅表的小血管丛,包括掌大鱼际络脉、耳后络脉等。诊察络脉的色泽和充盈度,结合皮肤的冷暖,有助于了解脏腑气血病变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凡诊络脉,脉色青则寒且痛,赤则有热。胃中寒
出《中藏经》。即马脾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卷四。多因产时损伤冲任胞脉,产后经脉未复,劳役损伤;胞衣不下,冲任胞脉受阻或产蓐期房事过早所致。症见阴中突然大量流血或暴崩不止。治法参见血崩、胞衣不下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。为草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