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,为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患肛门脱出,多因利久肠虚冷,兼用躽气,故肛门脱出。”小儿血气未充,或因久泄久痢等,以致中气下陷,不能摄纳而致脱肛。治宜内服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《婴儿论》2卷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其疮潜隐皮肤,钻刺剧痒,搔抓不知痛。治宜内服消风散,外搽绣球丸。类似结节性痒疹。
脉象与尺肤诊候互相参合。寸口部的脉象与尺肤的诊候有相应之处,故诊病可以将脉象与尺肤诊候互相参合比较,以正确诊断疾病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,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,不得相失也。……脉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沉香丸,见该条。
行气法之一。亦称按压行气法。指用手指按压针刺穴位的前后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。金·窦汉卿《金针赋》:“按之在前,使气在后,按之在后,使气在前。”即要使针感向上,可用手指按压针刺穴位的下方,“闭其下气”则
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太阴经之阴络。名关蛰。详该条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即芦根,详该条。
病名。系指喉内未见肿起,然其初觉饮食有碍,继之则汤水有碍,甚则纳食而复出者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还食风生于关内左右,并无小瘰,亦不浮肿,或不红,或微红,但觉喉间作梗,初起妨碍饮食,日久虽饮汤水,亦觉格
【生卒】:七世纪【介绍】:唐初医家。字真道。京兆(今陕西境内)人。学医于北山黄公,精通医药,善于望气色诊断疾病,并掌握外科手术。文学家王勃拜曹元为师,尽得其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