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肺炎喘嗽

肺炎喘嗽

证名。出《麻疹活人全书》。系小儿常见病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,尤以冬、春季节为多见,好发于婴幼时期。临床以热、咳嗽、呼吸急促为特点。在麻疹、感冒或其他疾病的过程中,由于先后天不足,如佝偻病,营养不良,亦易并发和继发。以寒温失常,外感风寒风温之邪为主要发病因素,而以风温之邪为多见。风寒仅见于初期,寒邪化热,故温热占其主要地位。肺为娇脏,性喜清肃,主呼吸。寒温之邪从口鼻而入,郁于肺经,轻则为咳,重则为喘。如因温邪化火,寒邪化热,炼液为痰,痰阻气逆,从而导致呼吸困难,产生气促。或因邪郁肺闭,气失宣通,气阻则血滞,故在气急鼻煽的同时,可伴见颜面、口唇、肢端等青紫发绀。心主血脉,肝为藏血之脏,在重证病例中,由于气闭血滞而发生心阳虚衰,肝脏肿大等危象。如因热毒炽盛,内陷营分血分者,可见昏迷抽搐等。若体虚邪恋,可使肺部病变迁延难愈。初期寒邪犯肺,宜辛温宣肺,用三拗汤;属温热者,则宜辛凉,用麻杏石甘汤;痰喘者,宜定喘涤痰,用定喘汤;毒热偏重,宜清热解毒,用三黄石膏汤。正虚邪盛,导致心阳虚脱者,宜回阳固脱,用参附汤。青紫郁血明显,肝脏肿大者,酌加丹参桃仁红花,以活血通络,化瘀生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焠(cùi 翠)

    古针法之一。火针之类。即将针用火烧热后,迅速刺入,即行拔出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刺布衣者,以火焠之。”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病在骨,焠鍼药熨。”

  • 子衣

    出《隋书·外国传》。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
  • 四时病机

    《邵氏医书三种》之一。14卷。清·邵登瀛撰。撰年不详。邵氏首叙温热论,继则根据四时发病情况,阐述春温、湿温、湿病、暑、疟、伏暑晚发、冬温等以温热病为主的多种病证。书中除引述《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古

  • 黄白纹

    指纹色黄白,多属伤脾、疳积(见《医学入门·察脉》)。

  • 李车儿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信条。

  • 水谷泻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水谷利。指小儿食物不化,与水液杂下的腹泻。多因脾胃素虚,饮食不慎,以致食物不消化而成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食不消,脾胃冷,故不能消化,当补脾,益黄散主之。”若其症伴有

  • 墨斗草

    见《医学正传》。为墨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松脂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松香,详该条。

  • 郑承洛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既均,号杏庵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纲(梅涧)之次子,初攻举子业,能诗文,后专攻医学,与其兄郑瀚(一作承瀚)朝夕共同钻研医学,亦精喉科。撰《熟地黄论》、《咽喉伤燥

  • 六月霜

    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刘寄奴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鹿茸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