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肾虚寒

肾虚寒

在病机上,指肾阳虚而生内寒,即肾阳虚兼有腹胀浮肿、黎明前泄泻等症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虚者,足少阴经也。病苦心中闷,下重足肿,不可以按地,名曰肾虚寒也。”又:“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虚者,足少阴经也。病苦足胫小弱,恶寒、脉代绝,时不至,足寒,上重下轻,行不可按地,小腹胀满,上抡胸痛引胁下,名曰肾虚寒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倪涵初治疟第二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生首乌三钱,陈皮、柴胡、茯苓、黄芩各八分,威灵仙、白术、当归各一钱,知母、鳖甲各二钱,炙甘草三分。为粗末,加生姜三片,井、河水各半煎,并加无灰酒再煎一滚,空腹

  • 松黄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松花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里证出表

    指病邪从里透达于肌表。主要表现为先有内热烦躁、咳逆胸闷等里证,继而发热汗出,皮肤痧疹逐渐透露,烦躁减轻,显示病邪由里出表的趋势,多属病情好转的征象。

  • 舌绛

    舌色呈深红。是温病热邪传入营分的舌象。《温热论》:“其热传营,舌色必绛。绛,深红色也。”初起绛色而有黄白苔,是邪在气分,未尽入营。全舌鲜绛,是心包络受病。绛而中心干,是胃火伤津。舌尖独绛,是心火盛。舌

  • 伤暑全书

    书名。2卷。明·张鹤腾撰于1623年。本书根据《素问》暑病的理论,较全面地叙述各种暑病以及和伤暑有关的一些病证和主治方剂。本书后经清·叶霖增订,易名《增订伤暑全书》,内容有较多的补充,但书中有一些提法

  • 升提中气

    是治疗中气下陷的方法。中气指脾气。脾气上升,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,以荣养其他脏腑,若脾虚中气下陷,可出现久泻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,或不能制水而小便不利。均可用补中益气汤,以升提中气,脾气旺则诸证自除

  • 黄花三七

    ①见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。为芋儿七之别名。②见《杭州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蒲公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土黄柏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十大功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饥伤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因饥饿致伤者。《景岳全书·饮食门》:“凡失饥伤饱,损及脾胃,多令人胸膈痞闷,不能消化……神体困倦,此皆脾气受伤,中虚而然。”饥饿损伤脾胃者,初宜少之子清稀

  • 吴士奇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杰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