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肿疡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工

   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中工十全七。”意思是说,中工在治疗疾病上要有70%的治愈率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中工不晓相传,见肝之病,不解实脾,惟治肝也

  • 妊娠失音

    病证名。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,或不能出声,称为妊娠失音。参见子喑条。

  • 经行狐惑

    病名。指经行前咽部及前阴并见蚀烂。多因肝脾热郁,化毒伤阴所致。症见口唇周围、咽部及外阴发生溃疡、或兼目赤糜烂。治宜清热解毒、养阴化瘀。方用芩连四物汤加减。目赤加菊花,密蒙花,口干加沙参、石斛、元参。外

  • 阴盛阳虚脉

    脉象。轻按浮取,细而小,重按沉取实大。《难经·六难》:“浮之损小,沉之实大,故曰阴盛阳虚。”

  • 肥株子风

    病名。多由火毒蕴积肝胆二经所致。症见一侧或两侧耳坠肿硬如核,痒痛。《重楼玉钥》:“两耳坠上浮肿如核,或一边生者。”治宜解毒散结。可选用仙方活命饮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化裁。

  • 虞少卿

    【介绍】:见虞洮条。

  • 韩祗和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精心研究伤寒学,于1086年(哲宗元祐元年)著《伤寒微旨论》二卷,专门辨析《伤寒论》的辨证用药,间附方论,对仲景学说颇有发挥,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。

  • 产后汗出

    病证名。清·王实颖《新产证治》:“产后汗出不止。由劳伤脾,惊伤心,怒伤肝,患此三者,不宜即加敛汗之药,但令神安则汗自止。且血块作痛,芪术未可遽加。凡产毕,先服生化汤两帖,以消块,继服调卫止汗汤(黄芪、

  • 金腰莲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罗锅底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伤喘逆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喘症论》。指气喘由内伤脏腑气血引起者。包括内火喘逆、痰饮喘逆、食积喘逆、气虚喘逆、阴虚喘逆、伤损喘逆等。详各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