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秦伯未《中医临症备要》。即物偶入睛证。详该条。
①体表部位。出《东医宝鉴》卷一:“印堂之下曰山根,即两眼之间。”详頞条。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,故又名王宫,又名頞,见鼻条。因其位于阙庭之下,又称为下极。②推拿穴位名。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
病证名。指患麻疹而失音者。常见于小儿。多因小儿麻疹后肺胃余毒未尽,复感风邪,致失声不语,咳嗽等。治宜祛风邪,清解余毒。方用蝉蜕、牛蒡子、射干、桔梗、连翘、甘草、前胡及养阴清热药等。参见麻疹、瘖等条。
古作(tì涕)。同涕。《礼记内则》:“不敢唾洟。”涕本又作洟(《释文》)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“涕甚曰洟”,指鼻涕增多者。
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生于上下牙根,初起疼痛腐烂,臭秽不堪,色黑坚硬,齿落穿腮。”详走马牙疳条。
病名。瘟疫见两足痿软者。一名湿温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软脚瘟,即湿温症,便清泄白,足肿难移是也。”治宜苍术白虎汤、增损双解散、升降散等方。不可轻下。参见瘟疫、湿温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指发痧时腿弯、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,呈深青、紫色或深红色。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。《痧胀玉衡》:“痧筋有现有微现,有乍隐乍现,有伏而不现。痧筋之现者。毒入血分者多;乍隐乍现者,毒入气分者多;伏而不现
【介绍】:见刘纯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