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616~724【介绍】:唐代炼丹家,知医。括州括苍(今浙江丽水)人。自曾祖三代为道士,皆有摄养之术。658年,高宗召合炼黄白,法善上言:“金丹难就,徒费财物,有亏政理,请核其真伪。”
证名。指头额局部多汗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》称为额上汗出。分虚实二证,实证湿热者居多,虚证多为亡阳虚脱之候。《类证治裁·汗症》:“胃热上蒸,额汗发黄,小水不利者,五苓散加茵陈,甚则茵陈蒿汤利之。”
书名。不著撰人,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。此书系敦煌出土医学卷子。书中主要论述诊脉方法及部位,对寸关尺二十四气脉及十九种脉象主病阐述颇新,系研究唐以前脉诊学术之珍贵文献。原书藏法国巴黎图书馆和英国伦敦博物馆
病证名。指阳气不足,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。《景岳全书·杂病谟》:“阳虚头痛,即气虚之属也。亦久病者有之,其证必戚戚悠悠,或羞明,或畏寒,或倦怠,或食饮不甘,脉必微细,头必沉沉,遇阴则痛,逢寒亦痛。”参见
指妇女怀胎三月之称。北齐·徐之才《逐月养胎方》:“妊娠一月始胚,二月始膏,三月始胞。”
出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。指驱除郁于体内的水液废物。宛,通郁,即郁结;陈莝,是陈旧的铡碎的草,指人体水液废物。
病名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正黄疸之症:食已即饥,遍身俱黄,小便或赤或不利,憎寒壮热,身体如肿。”多由脏腑积热,并于脾胃之间,外因风湿相搏,闭郁腠理,湿热熏蒸,盦而成黄。如见表证脉浮,可用汗解,桂枝黄芪
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。宋代始分医学为九科,即大方脉、风科、小方脉、眼科、疮肿兼折疡、产科、口齿兼咽喉科、针灸科、金镞兼书禁科。清初沿袭明末制度分医学为十一科,不久即改为九科,即大方脉、小方脉、伤寒科
病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水肿》。即风肿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清·也是山人撰。本书列述多种病案,包括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各科病证,用药颇精炼,配伍比较活泼,但记录较简略,有些病案在辨证分析和立法等方面有疏略或不够清楚之处。本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