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脾损

脾损

病名。五脏虚损之一。又称损脾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,饮食不为肌肤。”又:“损其脾者,调其饮食,适寒温。”虞庶注:“脾化水谷以生气血,今见脾损,饮食不为肌肉,宜调节饮食,无令伤脾也。”可选服四君子汤补脾益气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八:“损脾伤仓廪,饮食不为肌肤,急应时饮食,适寒温,宜十全大补汤。”参见虚损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秽浊

    污秽混浊之意。①指腐败污秽之气以及山岚瘴气等。②指病人的排泄物、分泌物或身体散发的特殊气味。③指湿热熏蒸的秽浊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脾郁发黄,黄极则诸窍为闭,秽浊塞窍者死。”

  • 余午亭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淙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先学儒,因好养生及医术,乃钻研各家之说,并结合多年临证心得,编成《诸证析疑》一书,后由其八世孙余昭令于1746年(乾隆十一年)编次刊刻。其子余小亭、余仰

  • 怢(tū 突)慄

    恶寒战栗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。”

  • 岁物

    运气术语。同于岁气的药物或食物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先岁物何也?天地之专精也。”张景岳注:“岁物者,得天地专精之化,气全力厚,故备所当先也。”参岁谷条。

  • 陶氏伤寒全书

    见伤寒六书条。

  • 野朱桐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臭牡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顼(tíng 廷)

    即头顶部。

  • 气脚

    古病名。泛指脚气以外的其他脚膝软弱之症。《中藏经·论脚弱状候不同》:“谓人之喜怒忧思,寒热邪毒之气,自内而注入于脚……其状类诸风、历节、偏枯、痈肿之证,但入于脚膝,则谓之气脚也。”因与脚气之病邪从外而

  • 积热胃脘痛

    证名。指热积于内所致的胃脘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七情六欲之火,时动于中、膏粱炙煿之热,日积于内,热久成燥,积热之痛作矣。……时作时止,口渴唇燥,痛则多汗,栀连清胃汤,有下症,神芎丸。”《寿世保元·心

  • 玄胡当归散

    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古方》卷六十一。又名延胡索散。当归、赤芍药、刘寄奴、没药、炒枳壳、炒玄胡索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一钱,热酒调下。治血积小腹疼痛,或因气逆而月经不行,肚腹作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