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腹胀

腹胀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一作腹。指腹部胀满不适,或腹部胀大。《诸病源候论·腹胀候》:“腹胀者,由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故也。阳气外虚,受风冷邪气,风冷,阴气也。冷积于府藏之间不散,与脾气相壅,虚则胀,故腹满而气微喘。”《张氏医通·腹满》:“腹胀诸证,虽属寒者多,属热者少,然世治胀,喜用辛温散气之药。……有气虚不能裹血,血散作胀,必其人大便不坚,或时结时溏,溏则稍减,结则渐加,小便清利,甚则浑白如泔,其脉缓大而滞,气口益甚,慎不可用辛温耗气之药,宜四君子去白术木香泽泻当归、芍药,以固其气中之血。有血虚不能敛气,气散作胀,必其人烦热便燥,小便黄数,其脉浮数而弦,人迎尤甚,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,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芪肉桂甘草、煨姜,以和其血中之气。外因六气成胀,藿香正气散内因七情成胀,沉香降气散。忧思过度,致伤脾胃,心腹膨胀,喘促烦闷,肠鸣气走,漉漉有声,大小便不利,脉虚而濇,局方七气汤浊气在上,则生膜胀,生姜泻心汤加木香、厚朴。脾胃不温,不能腐熟水谷而胀,附子理中汤。肾藏虚寒,不能生化脾土而胀,济生肾气丸。”食积虫积痰饮等亦可导致腹胀。详腹胀诸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肾囊风

    病名。生于阴囊部的疮疹。又名绣球风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,其患作痒,喜浴热汤,甚者疙瘩顽木,破流脂水。”本病初起肾囊干燥作痒,继起丘疹、水疱,搔破浸淫脂水,湿烂起痂,迁延日久肾囊皮

  • 伤寒杂病论读本

   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病证名。①指因饮食水谷误入气管致肌肉痉挛而引起。例如呛逆、呛食……等。②称受有害气体刺激致气逆而咳嗽者为呛。

  • 王衮

    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太原(今山西太原)人。曾任滑台(今河南滑县)官吏,后潜心医学,留意方书,搜辑医方七千余首,从中选辑了五百余方,于1047年(庆历七年)刊行于世,书名《博济方》,在

  • 热入心包

    温热病内陷营血阶段的证型之一。主要证候有高热、神昏、谵语,甚则昏迷不醒、四肢厥逆、或见抽搐等。可见于各型脑炎、化脓性脑膜炎、大叶性肺炎、中毒性痢疾、中暑等急性热病的极期。

  • 康治本伤寒论

    《伤寒论》节编本。1卷。相传原书为我国唐代手抄卷子本,书末有“唐贞元(乙)酉岁写之”字样。因有蠹毁误脱,今仅存65条、50方。此本于十九世纪中叶在日本国发现,对研读《伤寒论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现存日

  • 瓜萎

    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栝楼,详该条。

  • 西黄醒消丸

    即犀黄丸,见该条。

  • 膀胱病

    六腑病候之一。膀胱主贮存津液,化气行水,与肾相为表里。其病有虚寒与实热之分。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,气虚客寒,气化失司所致。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膀胱病,小便闭。”《诸病源候

  • 大肠胀

    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大肠胀者,肠鸣而痛濯濯,冬日重感于寒,则飧泄不化。”《医醇剩义·胀》:“大肠为传道之官,居小肠之下,司变化而出糟粕,寒气上逆,变化失度,故肠鸣腹痛而有水声,重感于寒,故完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