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劳
即房劳。详该条。
即房劳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《经效产宝》卷中:“产后中风,腰背强直,时时反张,名风疰。”此病不宜当真中风治,可用华佗愈风散(荆芥穗一味,焙干研末,每服三钱,童便调,以鼻饲投药)。②病名,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六。即风注,
舌颤掉不安,即舌颤,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。有虚实之不同。若深红而战者,宜清热泻火;若紫红而战者,宜凉血泄热;若淡红而战者,宜气血双补;若鲜红而战者,宜滋阴降火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参见舌颤条。
【生卒】:224~263【介绍】:三国魏文学家、哲学家。字叔夜。谯国铚(今安徽宿县)人。世业儒,博学多闻,为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长而好老、庄之学,恬静无欲,性好服食,著有《养生篇》3卷,已佚。今有《嵇康
见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位于右下腹,当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/3与中1/3的交点处。主治急、慢性阑尾炎。直刺0.5~1寸。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初【介绍】:明代针灸学家。字梅孤。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通天文、乐律、兵法。嘉靖间考中武举。晚年专门研究医学,尤其精于针灸。为探索针灸学的渊源和要旨,根据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摘编成《针
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舌红中有微黄滑苔。为外邪入里化热,宜解表清里,或温病由气分转营分,宜透营转气。若舌干燥,则为腑实之象,宜通腑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脉象。脉上溢于鱼际。为阳气关闭于外,阴气格拒于内,故称。《难经·三难》:“遂上鱼为溢,为外关内格,此阴乘之脉也。”
病证名。指湿邪引起的以下身为重的水肿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下身肿者,腰脐两足皆肿也。病因脾经湿热所成。”宜急用利水化湿之剂,外敷贴脐法,内服沉香琥珀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