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能利尿、通淋、清神、顺气、散结。①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头之间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二人上马,在小指下里侧,对兑边是穴,治小便赤涩,清补肾水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前正中线胸骨剑突末端向上1.5寸处。一说“在鸠尾穴上1.5寸”(《中国针灸学》)。主治胃腕寒痛,喘息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
婴儿望诊法的提纲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一视两眼精神,睛珠黑光满轮,精神明快,主儿有寿;若眼白多,睛昏懒,睛珠黄小,是禀受怯弱。二视声音大小,声音响亮,五脏之气壮,令儿易长,神气怯,或叫声如啾唧咿哑之状,不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即咸虾花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小儿疳眼。详该条。
见《新疆药材》。为蒲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名。即板门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又名走黄疔、龙泉疔、闭口疔。人中为阳明络脉所经行之地,易发生走黄而成险证。证治见疔疮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系因风热蕴积,入里结实而致。证见口中气热,大便闭,小便赤,饮水不止,苔黄燥。宜大黄丸清泻里热。
又名《柳州医话良方》。1卷。清·魏之琇撰,王士雄辑评。约刊于十九世纪中期。本书系王氏将魏之琇《续名医类案》一书中原按语85条,单方100余条予以汇编,并附加评按而成。魏氏原按语评论各家医案审证制方,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