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理虚元鉴》。多因伤食劳倦,或思虑过度,或房室不节,脏腑内伤,复感外邪所致。症见四肢倦怠,面色淡黄,胸闷,不思饮食,或见恶寒发热,脉沉迟软弱。迁延日久,则见黄肿、痰嗽、潮热等症。治宜审察表里,
病名。由肌痹发展而成。亦有称为肌痹者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脾痹者,四支解堕,发咳呕汁,上为大塞。”《圣济总录·脾痹》:“肌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脾,是为脾痹。”《症因脉治·脾痹》:“脾痹之症,即肌痹也
①经穴名。代号sT30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气街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,脐下5寸旁开2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素问·刺热篇》王冰注)。一说“去腹中行当各三寸。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髂腹股沟神经
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症生于龟尾穴下,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红肿作痛,潮热身重……漏孔出脓极多。”治法:先用化肉膏外贴,至肉黑时以针拨开,则脓随针出,排脓后于孔内插药三次,促其脓干,内服中九丸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主要论述营卫的生成与会合,故名。营卫同出一源,皆水谷精气之所化,清者为营,浊者为卫。营行脉内,具有营养作用;卫行脉外,具有捍卫功能。然营卫阴阳之行,虽有异途,惟于夜半大会,皆归于脏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太阳之筋,起于小指之上,结于腕,上循臂内廉,结于肘内锐骨之后,弹之应小指之上,入结于腋下;其支者,后走腋后廉,上绕肩胛,循颈,出走太阳之前,结于耳后完骨;其支者,入耳
证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。指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。又称头晕。《医碥·眩晕》:“晕与运同,旋转也,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,世谓之头旋是也。”详头晕条。
足少阳的经筋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,起于小指次指,上结外踝,上循胫外廉,结于膝外廉。其支者别起外辅骨,上走髀,前者结于伏兔之上,后者结于尻。其直者上乘季胁,上走腋前廉,系于膺乳,结于缺盆。直者
【介绍】:晚清文人。字咏植。江苏武进人。撰有《周礼医官详说》一书,对古医政制度有所考释。
即子宫。《金匮要略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怀娠六七月,脉弦发热,其胎愈胀,腹痛恶寒者,少腹如扇,所以然者,子脏开故也。”详女子胞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