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行针

行针

①《灵枢经》篇名。行针,即运针。本文专论针刺反应,故名。主要论述针刺治病由于人的体质不同,血气阴阳有盛衰,所以针感也不一致。但针后产生不良反应或病情更趋严重者,是医者乱行针刺的过失。②针刺运针手法,目的是积累刺激时间,提高疗效。如针刺得气后,连续提插、捻转,维持一定时间;或针留穴位内,每隔数分钟提插、捻转一次,反复多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鼻沥血

    病名。出《兰台轨范》卷五。即鼻衄。详该条。

  • 诊脉三十二辨

    脉学著作。清·管玉衡撰。管氏在三十二辨中,论述了诊脉大法,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六脉所统共二十九脉的阴阳所属及其形象;详叙十二经脉源流、循行及病状,并探究脉学中的一些变化情况及切脉法等。现有《珍本医书

  •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胡澍撰。刊于1880年。书中将《素问》中难解的字、句、文义摘出三十条,通过考据训诂,加以释义,纠正了全元起、王冰注释的一些错误。可供校勘《素问》的参考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
  • 肠澼

    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。①指痢疾。“澼”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,因自肠排出,故称肠澼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四:“痢疾一证,即《内经》之肠澼也。”②指便血。《古今医鉴》卷八:“夫肠澼者,大便下血

  • 内托芪柴汤

    《医学入门》卷七方。又名内托黄芪柴胡汤。黄芪二钱,柴胡、土瓜根(酒洗)各一钱,羌活五分,连翘一钱半,肉桂三分,生地黄、黄柏各二分,当归尾七分半。酒一盏、水二盏煎热服。治疮生腿内近膝股,或痈或附骨疽初起

  • 牛肉积

    病证名。指因多食牛肉停滞不化者。《医钞类编》卷九:“牛肉积,捣马鞭草汁或生姜汁饮之。”参见肉积条。

  • 肝疔

    病名。①《外科启玄》卷二:“其色青,其形生于肝脏部位,足之大趾端,胁肋之次,其症寒热头项痛,眼中有火光感,口苦胁痛,小便难,面青,宜用小柴胡汤内加托里解毒之剂。”②紫靥疔之又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五风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五风变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分湿内化汤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五方。薏苡仁二两,金银花、茯苓各一两,牛膝、半夏、甘草、草薢各五钱,肉桂五分。水煎服。治湿毒流注。

  • 乌痧惊风

    病证名。惊风的一种证型。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多由风寒湿热之邪,阻滞经络,血行不畅所致。临床特点为遍身发乌,闷乱欲脱。急用黄土入醋炒热,布包乘热从头颈向躯干四肢熨之,出现黑块,取最显著者,用针刺破,挤出乌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