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。即中消,详该条。
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引《小品方》方。苧麻根、干地黄各二两,当归、芍药、阿胶、炙甘草各一两。水煎,去渣,内胶烊化,分三次服。治劳损而致的胎动下坠,小腹痛,阴道出血。
病名。出《伤科补要·凡例》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眉疽。见该条。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乌药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针刺时,使针体作左右旋转的一种基本针刺手法。通常以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,进行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,针即呈旋转状。捻转幅度的大小应视病情而定。一般在180°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;360°以上的称大幅度捻转
【介绍】:见皇甫谧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绿矾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多由肺胃积热,痰毒邪火上冲咽喉,或感受秽恶之气,郁怒而生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亦云:“此症受秽恶之气,后因怒生喉中,卒然肿胀,渐至杀人。”治宜疏风清热,消肿解毒。用粘子解毒汤
【介绍】:见崔嘉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