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表寒里热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旭高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泰林条。

  • 膝盖骨

    骨名。即髌骨。详该条。

  • 辛夷荆芥散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三方。辛夷一钱,荆芥、黄芩、天南星、半夏曲、神曲、白芷、苍术各八分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风热郁滞,肺气不清,鼻生瘜肉,及鼻流浊涕,或稠涕若脓血,腥臭难闻,或流黄水,长湿无干

  • 寒湿困脾

    证候名。由贪凉饮冷,或过食瓜果,或脾阳素虚而寒湿内侵,影响脾运所致。症见脘腹胀满、头重困倦、纳呆、泛恶欲吐、口淡不渴、便溏、小便不利,妇女带下稀白而腥,舌苔灰白而滑,脉迟或缓或濡。治宜温中祛寒,结合运

  • 耳壳

    即耳廓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水逆

    病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太阳中风,发热,心烦,渴欲饮水,如水入即吐,称为水逆。因内有伏饮所致。宜通阳利水,用五苓散。《伤寒论条辨》卷一:“伏饮内作,故外者不得入也。盖饮亦水也,以水得水,

  • 外取

    义同外治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故曰上取下取,内取外取,以求其过。”说明治病的手段,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,或从上治,或从下治,或从内治,或从外治,以达到治愈的目的。

  • 花旗参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西洋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暑令疡毒小疖

    病名。暑天发生的热疖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四。多为感受暑温湿热,蕴蒸肌肤而成。初起皮损如小豆,根部红晕,继而肿痛,常伴有发热心烦,口苦舌干等症状。治宜清热解毒。内服荆防败毒散加藿香、黄连、石膏。相当于

  • 羊眼豆

    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