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天青地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人体的寒温调摄。《灵枢·本藏》:“寒温和则六腑化谷。”②泛指外感热病的病因,如杨栗山有《寒温条辨》之作。③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春温病源流》:“有治病温,少阴伏邪发出,更感太阳客邪,名曰寒温。”主要
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辣椒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,多因气血不荣于发所致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三:“气血损少,不能荣于发,故令发不生也。”亦有因疮而秃落者,均宜地黄丸内服。
病证名。指痰湿阻滞,气机不利,喘而咳微者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气涩嗽:气涩咳嗽,气塞喘而咳不起也。用二陈汤加瓜蒌、莱菔子、桔梗、枳壳。”参见咳嗽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即油桐子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元代著名医学家。字伯仁,晚号撄宁生。祖籍襄城(今河南襄城),后迁仪真(今属江苏)和余姚(今属浙江)。自幼习儒学,善长诗文。京口(今镇江)名医王居中客居仪真,滑寿随从学医,精
见脉理存真条。
九虫之一。又称心虫。《内经》称蛟蛕;《金匮要略》称蚘虫;《诸病源候论》又称长虫。蛔虫寄生人体中,称蛔虫病。多因脾胃虚弱,杂食生冷甘肥油腻,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。症见腹痛,痛有休止;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,上
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三方。白豆蔻、砂仁各二两,丁香一两,陈仓米(土炒)一升。为细末,姜汁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至七十丸,生姜煎汤送下。治脾胃虚弱,不进饮食,及反胃呕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