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泄泻。窍指“后窍”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之复,则湿变乃举……甚则入肾,窍泻无度。”详泄泻条。
病证名。即舌衄,详该条。
病名。北方俗称热疮,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。详疮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致吾。山东新城人。因家贫而学医。从名医刘南川学习,久而出名,曾任太医院吏目。治病根据体质强弱、地理、气候而下药,效果较好。尤其精于伤寒、痘疹。
书名。又名《猝病新论》。章太炎撰。刊于1938年。共收医论38篇。内容广泛,有医学理论探讨、病症论述、古典医著的考证和评价。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,如对《内经》认为应采取“舍瑕取瑾”的态度
病证名。指头皮光滑,额角胀大的病态。清·程杏轩《医述·幼科集要》:“颅胀,与囟填不同,……头皮光急,额角胀大,乃肝肾虚热上冲。”治宜育阴之剂以镇之,用地黄汤加减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左边头痛右不痛为左偏风;右边头痛左不痛为右偏风。古人经验认为本病若不早治,久则左发损左目,右发损右目。亦有左损反攻右,右损反攻左,而二目俱损者。一般来说,痛由内起止于外者
病名。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二:“妇人鸡爪风,因月家得此,不时举发,手足挛束如鸡爪状,疼痛难伸。于左右膝眼两旁各有一小窝共四穴,俗谓之鬼眼,各灸三壮即愈。”多因产后血亏,筋失所养,复感风寒所致。无汗者,治宜
病名。由于跌打、挤压、钝挫所致的软组织损伤。患处疼痛、肿胀、青紫、压之痛剧,但皮肤完整无破伤;严重者可致肌肉撕裂或深部血肿,甚则伴有内脏损伤。治宜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内服复元活血汤,外敷栀乳散或五加皮
古病名。一名鬼排。指突然胸腹绞痛或出血的疾患。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一:“鬼击之病,得之无渐卒着,如人力状,胸胁腹内,绞急切痛,不可抑按。或即吐血,或鼻中出血,或下血。一名鬼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