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醋咽

猜你喜欢

  • 痘瘖

    病证名。系指患痧痘疮疹而失音者。《海藏癍论萃英》:“若疮疹出而声音不出者,是形气俱病也,当清其肺。”治宜疏风宣肺、解毒清热。可选用银翘散、粘子解毒汤等加减。参见痘疮失音条。

  • 胁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卷六。又名穿胁痈、胁疮。指生于胁部的痈。由肝胆经郁火而成,多发于体虚之人。此证易发于软胁部,初起如梅、如李,逐渐长大,色红焮痛,易脓易溃,脓多稠。治宜解郁泻火,服柴胡清肝汤;或用地

  • 平脾脉

   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。指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,从容均匀之象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平脾脉来,和柔相离,如鸡践地。”

  • 泻胃汤

    《医学入门》卷六方。大黄二钱半,葛根一钱,桔梗、枳壳、前胡、杏仁各五分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胃气实热,唇口干裂,便秘烦渴,睡流口涎。

  • 六十六穴

    十二经中的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、原各穴数字的总称。出《标幽赋》。十二经各有“五输”,合六十穴;另加阳经“原”六穴,共六十六穴。子午流注以此为基础。

  • 六经

    出《素问·热论》。即太阳经、阳明经、少阳经和太阴经、少阴经、厥阴经的合称。并按十二经脉的走向分为手六经和足六经。《伤寒论》以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病理症状等,作为外感热病辨证分型的纲领。参见六经辨证条

  • 子痈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系生于睾丸的痈。有急慢之分。急性者多因湿热下注,气滞血凝所致。多为一侧睾丸肿硬,疼痛剧烈、灼热,阴囊皮肤紧张光亮。治宜清利湿热,疏肝理气。宜龙胆泄肝汤加橘核、荔枝核、川

  • 疟痞

    病名。亦称疟母。见《鸡鸣录》。《症因脉治·疟母》:“即痰血痃癖也。疟久不愈,胸腹胁肋,有癥瘕痞癖,为患不瘥,此疟母之症也。”本症即慢性疟疾或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肝脾肿大。详见疟母条。参见痞条。

  • 中马忤

    病证名。即中马毒,详该条。

  • 损伤瘀血

    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。因跌扑、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,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。症状可因瘀血部位,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;郁于营卫则血瘀而生热;积于胸胁则为胀闷;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