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呃逆之属热者。见《类证活人书·问咳逆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呃逆源流》:“呃逆阳症,发热口苦,胸满脉数,宜橘皮竹茹汤,或小柴胡汤加橘皮、竹茹。”参见咳逆、呃逆条。
病名。指心脏的各种病证。有寒热虚实之分。心为火脏,主血脉,又主神明,开窍于舌。心病多由病邪内侵,或痰迷心窍、水饮凌心,或气滞血疹,或心气心血不足所致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心病者,胸中痛,胁支满,胁
病名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一:“是症生在腮颐酒腋边。两腮浮赤红肿,为双鱼腮;一边红肿者,为单鱼腮。”指生在面颊部的疔疮。多由风火热毒上冲所致。治宜解毒泻火,可选用普济消毒饮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参见疔条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吕震名撰于1850年。作者指出,有人“以为凡伤寒之病,多从风寒得之。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,若风、若湿、若温、若热,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”(见自序)。本书首辨风、寒、湿、温、热之源流及六
病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经正行而男女交合,败血不出,精射胞门,精与血搏,入于任脉,留于胞中,轻则血沥不止,阴络伤则血内溢,重则瘀血积聚,少腹硬起作痛,小便频涩,病似伏梁,甚则厥气上冲,奔窜胸膈,病
骨名。又名趺骨、足趺骨、脚面骨。即跖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跗者足背也,……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。”此骨左右各五,相当于手的掌骨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丁香蓼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下垂至眉的长发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血不流,则髦色不泽。”②颠棘之别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:“髦、颠棘。”郭璞注:即天门冬。
以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。其中自发性的多为稳定性病理改变,故称“循经性皮肤病”;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,故称“可见性循经反应带”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太阳之别,名曰支正,……实则节弛肘废,
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临产、忽然胎反上冲心者,由气不顺,或胞浆先下,子道干涩、儿难转身、是以上逼也。治宜催生药中,加顺气之药,使胎就下则易产,可服催生顺气饮。”(当归、川芎、肉桂、木香、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