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濒湖集简方》。为冬青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》。古人认为夏季大热,感受暑邪,伏于肠胃,而不即时发病,待秋气候凉爽,感受外邪,引动伏暑,乱于肠胃,清浊相干,则成吐泻。其症突然呕吐,腹泻,小便不利,泻下物色黄或赤等。治宜清
医论著作。1卷。日人鹤冲元逸编于1747年。编者汇集其师吉益东洞之说辑成此书。内容包括死生、元气、脉侯等37篇论述。现存日本1809年刻本及《皇汉医学丛书》本。
小儿生理、病理特点之一。由于小儿形体柔嫩,卫外机能未固,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。感邪以后常先犯肺,所以明·万全认为,“天地之寒热伤人也,感则肺先受之”,并创“肺常不足”之说(《育婴家秘》)。故邪气不论从
病证名。指瞳人倾偏一侧之严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瞳人反视。证见眼“珠斜翻倒转,白向外而黑向内也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本症为神珠将反之严重者,目珠斜倾于一侧,其黑睛可全为眼眶所掩没。属目偏视之重
①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四方。升麻、葛根、芍药、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紫草(或红花)、甘草。为粗末,每服三至五钱,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小儿痘疮已出不均,或吐泻热渴。②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人参芦、白术芦、茯苓
【介绍】:参见徐述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清·叶志诜撰。3卷。刊于1850年。本书以孙星衍所辑《神农本草经》为基础,将每种药物各编成四言的赞语,并附简要的注释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急腹症之一。系胰腺的急性炎症。多因情志不畅、饮食不节、外感风寒湿邪或蛔虫内扰,手术损伤等因素而致。症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,痛引肩背,伴发热,恶心呕吐,便秘尿黄。如湿热炽盛,熏蒸胆汁外溢,可见黄疸;热盛毒
指汗多如灌水之状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肺脉……其耎而散者,当病灌汗。”《类经》卷六:“汗出如水,故云灌汗。”《脉经》“灌汗”作“漏汗”。参见漏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