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指黄疸之湿邪偏重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湿黄湿胜,色黄而晦,大便润利。又湿病与黄病相似,但湿病在表,一身尽痛,黄病在里,一身不痛。”如证见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,似渴不欲饮者,
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四方。雄黄、鳖头(煅黄色)、轻粉各一钱,藜芦二钱,冰片二分。为细末和匀,先用芎归汤第二方熏洗患处,随后搽药。治阴挺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。怀孕一月,胎元初成,形如露珠,故名。
①病名。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体臭。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。本病多发于腋下,其它如乳晕、脐窝、外阴、肛周等处亦可发生。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,夏季较重。治疗:用
六涎之一,指因风气蒸动痰涎,填塞胸中,以致闷倒无知者。治宜顺其风气,使胸中之痰涎随气而下,则痰涎自顺。
书名。2卷。清代作品。撰人不详。刊于1838年。本书根据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分节论述该经脉的循行、主病、经脉、循行图,及各经所用药物。论述简明。
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。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。
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。元、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。元代十三科为:大方脉、杂医、小方脉、风、产、眼、口齿、咽喉、正骨、金疮肿、针灸、祝由、禁。明代十三科为:大方脉、小方脉、妇人、疮疡、针灸、眼、
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即足牮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