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跷脉

阳跷脉

奇经八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寒热病》。其循行路线,据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载:“阳跷脉者,起于跟中,循外踝上行,入风池。”本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,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,沿股部外侧,经髋、胁,至肩膊外侧,沿颈上至口吻,到目内眦,与太阳阴跷脉会合,再上行经额,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。本脉发生病变,主要表现为失眠,目痛内眦始等(图65)。

图65

猜你喜欢

  • 蔡维藩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江苏盱眙人。长于儿科,著有《痘疹方论》、《痘疹集览》等书。

  • 点法

    ①推拿手法名。见《保生秘要》。指作用面积小而用力较重的按压法。参见按法及压法条。②使用点药的方法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一。详点药条。

  • 吴畹庵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楚条。

  • 泄满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。参见泄泻条。

  • 花生

    出《酉阳杂俎》。即落花生,详该条。

  • 张元素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金代著名医学家。字洁古。易州(今河北易县)人。自幼攻读四书五经,后来抛弃科举,专心学医,精通医术,据记载因治愈名医刘完素伤寒病而闻名。对当时医学界过分泥守古方的风气提出了批

  • 后重

    ①古病名。即大瘕泄。《难经·五十七难》:“有大瘕泄,名曰后重。”详大瘕泄条。②证名。指腹痛急迫,肛门重坠不适。《医宗必读·痢疾》:“邪迫而后重者,至圊稍减,未几复甚,芍药汤;虚滑而后重者,圊后不减,以

  • 暴惊

    病证名。小儿突然发惊、啼哭,形气欲脱者,多由小儿气怯,猝见生人,异物,或闻大声巨响,以致精神闷乱,气逆痰聚而致。治以镇惊安神为主,如秘旨安神丸。

  • 痰饮呕吐

    病证名。指呕吐因寒饮、热痰留滞所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痰饮呕吐之症,呕而肠鸣,漉漉有声,眼黑眩晕,时时恶心。”多因脾虚不运,停痰留饮,积于中脘,得热则上炎,遇寒则凝塞而致。寒饮所致者,舌苔薄腻,脉

  • 世补斋不谢方

    见不谢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