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汗

阴汗

证名。①指前阴阴囊及其附近处局部多汗。《医林绳墨·汗》:“阴汗者,谓至阴之处,或两腿挟中,行走动劳,汗出腥秽。”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。《张氏医通·汗》:“阴汗,阴间有汗,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、二味,风能胜湿也。或当归龙荟丸二妙散俱效。阴囊湿者,以炉甘石煅过扑之,密陀僧亦佳。”《兰室秘藏》用清震汤固真汤治阴汗,两丸如冰,前阴痿弱,小便黄,余沥臊臭,亦属湿热之症。有因肝肾亏损,湿热下乘者。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:“酒色过度,湿热下乘则精血不藏,每多阴汗,宜滋肾凉肝。”用六味地黄汤加黄柏白芍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四十五:“前阴如冰冷,并阴汗,两脚痿软无力。”宜补肝汤。有因肾虚阳衰而阴囊多汗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七:“有阴囊汗者,则为肾虚阳衰,宜安肾丸小安肾丸。”②多汗之属阴证者,常汗出而冷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阴汗者,冷汗也。”多由阳衰阴盛所致。治以益气温阳为主,选用人参建中汤参附汤六味回阳饮等方。参冷汗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生三病

    初生儿三种急症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初生儿须防三病。一撮口,二着噤,三脐风。皆急病,脐风尤甚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中经

    中风类型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:“正气引邪,僻不遂。邪在于络,肌肤不仁。邪在于经,即重不胜。”病情较中络略重。《医学正传·中风》:“或外无六经之形证,内无便溺之阻隔,但手足不遂,语言

  • 丝瓜筋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即丝瓜络,详该条。

  • 徐大业

    【介绍】:见徐大椿条。

  • 痰厥头痛

    病证名。指痰水内结,阴气上逆的头痛。《外台秘要》卷八:“痰厥头痛方:病源谓,痰水在于胸膈之上,又犯大寒,使阳气不行,令痰水结聚不散,而阴气逆上与风痰相结,上冲于头,即令头痛。或数载不已,久连脑痛。”《

  • 翻花

    病名。①杨志一《妇科经验良方》:“阴户忽然有物挺出,如阴茎然;或阴户翻出不能转动者,名曰翻花。”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。②《卫生鸿宝》卷五:“产后玉门燥热,遂成翻花。泽兰叶四两,煎汤熏洗二、三次即收,或加

  • 间者并行

    治则之一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。指病轻而症状较多,可主症、兼症并治;或标病、本病同时夹杂,可标本兼顾,补泻兼施,寒热互用。

  • 独叶草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不可吐

    指伤寒禁吐之证。①太阳病应发汗禁吐。②少阳病禁吐。③少阴病膈上有寒饮者禁吐。

  • 寒温条辨

    见伤寒温疫条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