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跷脉病

阴跷脉病

病证名。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目中赤痛,从内眦始,取之阴跷。”《难经·二十九经》:“阴跷为病,阳缓而阴急。”《奇经八脉考》:“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,阴跷也,动苦癫癎,寒热皮肤淫痹,又为少腹痛里急,腰及髋窌下相连,阴中痛,男子阴疝,女子漏下不止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阳跷阴跷脉病源流》:“阴跷病,阳缓而阴急。阴急则阴厥,足胫直,五络不通。洁古云:表和里病,为阳不病而阴病。阴病则热,甘草干姜汤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割治疗法

    又称割脂疗法。是指在手掌等特定部位或某些穴位处,切开皮肤割除少量皮下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本法在民间早有流传,近三十年得到进一步整理和提高。临床操作时,在选定的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后,用手术刀切开0.5

  • 五时

    即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脉出于气口,色见于明堂,五色更出,以应五时,各如其常。”

  • 退热桔梗饮子

    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方。桔梗、芒硝、大黄、茺蔚子、炒白芍药、玄参、黄芩、防风各一钱。为粗末,水煎去渣,食后服。治目珠高突疼痛。

  • 周执中

    【生卒】:1885~1969【介绍】:字惠侯。湖南祁东人。随祖父天存习医,后曾行医于祁阳、桃源、衡阳、郴州、洪江、长沙等地,建国后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顾问。行医六十年,精于杂病、温病、妇科病治疗。其治

  • 沈氏闷泉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七方。益智仁、茯苓、白术、白蔹、炒栀子、白芍药。治小儿睡中遗尿属实热者。若挟寒者,去栀子,加山茱萸、巴戟天、干姜。

  • 新生浴儿

    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古人认为小儿初生须用五根汤(桃、柳、楝、枚、槐)加白芷,苦参煎汤浴之,若遇气候炎热,则以软绢蘸汤揩拭周身,可以清洁皮肤,预防疾病。

  • 日昳(dié 迭)

    指未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日昳慧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
  • 豆菜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歪头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千里香

    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九里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十便良方

   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