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蓬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由于脾失健运,聚湿下注,伤及任、带二脉而致带下量多,色白或淡黄,无臭,如涕如唾,连绵不断,并见面色淡黄,精神疲倦,不思饮食,腰痠腹坠,或下肢浮肿,大便溏泻等。治宜健脾益气,升阳除湿。方用完带汤
病名。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痫候》:“食痫者,因乳哺不节所成。”症见发热,或不发热,或吐后发热,嗳吐馊气即发搐,大便酸臭等。治宜下之。用四味紫丸等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“食痫为病
五膈之一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《诸病源候论·五鬲气候》:“寒膈之为病,心腹胀满,咳逆,腹上苦冷,雷鸣,绕脐痛,食不消,不能食肥。”参见五膈条。
正骨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原用于腰椎骨错位陷入的整复。令患者俯卧于宽板凳上,腹部垫以布垫,肩胛及两腿以带缚固定,然后将明显凸起之骨节,用手或木杠轻轻滚按,使其平正复原。今少用。
即耳廓。详该条。
《疡科选粹》卷五方。乌梅一两,五倍子五钱,炒槐米、炒黄连、炒黄连、炒荆芥穗各三钱,枳壳、白芷各一钱五分,地榆二钱,升麻一钱。为细末,每服三钱,酒送下。治痔疮下血。若出血多,加百草霜、棕榈炭。
病名。古亦作写。①泄泻的简称。亦有仅指水泻者。《奇效良方·泄泻门》:“泻者,一时去水如注泄。”详泄泻条。②指呕吐。魏·张揖《广雅·释宫》:“吐,泻也。”《礼记·曲礼》孔疏:“写谓倒转之也。”详呕吐条。
【介绍】:见林珮琴条。
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