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隔食

隔食

证名。指饮食不能下膈入胃者。《医学从众录·膈症反胃》:“膈者,阻隔不通,不能纳谷之谓也。又谓之隔食,病在胸膈之间也。”参见噎膈、反胃、格食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水

    病证名。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。多属实证。因外感风、寒、湿、热、暑邪等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水肿》:“若遍身肿,烦渴、小便赤涩、大便闭,此属阳水。”《医学入门·水肿》:“阳水多外因,涉水冒雨,或兼风寒、暑气而

  • 足胫肘肿

    证名。指两脚小腿部浮肿的症象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之胜,火气内郁,……头重、足胫胕肿。”《类经·六气相胜病治》:“脾胃不能胜湿,则足胫胕肿。”本证可见于水肿、脚气等证。

  • 产后宜戒

    见清·倪东溟《产宝家传》。古时认为产后宜:一戒怒气,二戒勉强起居,三戒七日内沐浴梳头,四戒早食厚味荤腥。

  • 单喉痹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杓指》卷二。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。治同双喉痹。详该条。

  • 疫喉谵语

    证名。多由毒火内陷心包,疫邪不能外达,甚则神昏谵语,痧隐,喉烂。治宜达邪,解毒,清心开窍。

  • 孙在公

    【介绍】:见孙文胤条。

  • 重提轻插

    即紧提慢按。见该条。

  • 解索脉

    七怪脉之一。脉象忽疏忽密,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。

  • 白滑黑黄舌

    舌上白苔或左或右,余见黄黑的舌象。见于寒热错杂证。例如素有脾肾阳虚,四肢不温,脉沉细,又有大肠湿热下利、腹痛,宜清热利湿兼温肾健脾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
  • 伤食后发搐

    病证名。因伤食后引起的抽搐。小儿乳食停滞,蓄积胃肠,湿郁则生热,热极生风,发为抽搐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伤食后得之,身体温,多唾多睡,或吐不思食而发搐。”病机为脾虚肝旺。明·陈治《幼幼近编》:“若因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