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牛痘接种部位以外发生的痘泡。多由种痘后搔抓,致痘毒传播或入营血所致。初起丘疹,继成水泡,逐渐扩大,中凹如脐,泡周焮红,泡液逐渐变成脓液,溃后结痂而愈。重者宜清热凉血解毒,内服清瘟败毒饮,糜烂者
人体部位名。亦称丛毛、聚毛。生于足大趾背面爪甲后皮肤上者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胆足少阳之脉……还贯爪甲,出三毛。”
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针灸学家。广汉(今四川广汉)人。曾任汉和帝时太医丞,用针灸术治病,疗效较高。反对封建贵族迷信巫祝、追求长生不老的腐朽生活,对汉和帝说过,封建贵族的疾病不易治愈的原因,是由于他们不听医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夏枯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羊角扭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其浚条。
症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暑病源流》。又名疰夏,一作注夏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痿发于夏,俗名注夏。”多由素体脾胃虚弱,或阴气不足,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。症见倦怠、四肢不举、赢瘦、不能食等。治当清暑益气
①小儿指诊部位。小儿指纹显现的食指掌侧三个部位,又名虎口三关。即风关、气关和命关。详小儿指纹条。②脉诊部位。指寸口切脉的三部。《医宗金鉴》:“三关者,寸关尺也。”③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
灸疗著作。敦煌出土卷子。约撰于唐代,撰人未详。现存残卷,书名原阙,后据内容新拟。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,每图旁示穴位、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。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,如板眉、脚五舟、天门、聂俞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