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人体部位名。通“巅”。即头顶部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篇:“心脉……微为血溢,维厥耳鸣颠疾。”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若脉而微,……其耳必鸣,其疾在巅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乳儿法

    小儿乳哺法。《幼科类萃·乳哺论》:“初生芽儿,藉乳为命,乳哺之法,不可不慎。”乳母以乳哺儿,要捉去宿乳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夏不去热乳,令儿呕逆;冬不去寒乳,令儿咳痢。《儒门事亲·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》:

  • 养生秘旨

    养生类著作。作者不详,有贻仁堂抄本,末署名者抄于清光绪十九年。全书一册,无序,无跋、无目录,计其标题而分篇,全书共四十五篇。本书主要以精、气、神三者为核心,论述养生之道,从防御外感、内伤、药伤、大自然

  • 疔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两腮及鼻下焮肿生疮,其症似疔而形如无头疽者,故名。多因饮食不节而发病。初起焮肿,疼痛彻骨难忍,如钉着骨,口噤如痉,易发生邪毒攻心,出现呕吐不食,烦躁谵语,甚至昏迷等证。不可妄

  • 五般聤耳候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聤耳,脓耳,缠耳,底耳和囊耳。均由风水入耳,内有积热上壅而成。若不早治,久则成聋。详各条。

  • 阙待新编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孙能迁撰。刊于1760年。本书系作者治疗小儿斑疹的经验总结。卷上记述该病的病理和治疗方药;卷下为作者经治医案。书名“阙待”,是作者认为要“阙其疑以待损益”的意思。

  • 血虚生风

    由失血、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。参虚风内动条。

  • 红中蚀烂舌

    也称虫碎舌。纯红色中有糜烂红点,如虫蚀状之舌象。为水火不济,热毒炽盛之候,宜泄热攻下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
  • 拔针

    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出针。

  • 蜗牛散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方。①蜗牛(烧存性)不拘量。为末,入轻粉少许,猪骨髓调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②带壳蜗牛七个。取肉,入丁香七枚于七壳内,烧存性,与肉同研成膏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

  • 阳痓

    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痓》。即阳痉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