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宗汉。汉川(今湖北汉阳)人。根据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论述,撰成《伏阴论》(又名《医寄伏阴论》)一书(1888年),认为此证为先有阴霾天气,淫雨连绵,人感受阴寒雨邪而致,病象多寒,故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见《脏腑图点穴法》。两手捏住患儿手腕,两大指按住屈侧面,两食指缓缓分拨手腕伸侧面的筋脉。有通十二经络的作用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。书名“春温”,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为主,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,阐析其证治。1935年张骥将本书所提到的温病常用治疗方剂20首,编成七言歌诀,题名《春温三字诀方歌》
十怪脉之一。又称转丸脉。脉来去捉摸不定,如豆之旋转状。
证名。由热灼阴伤,肝脉失养所致。见于急性热病后期。症见头晕,眼干,视物不清,手足心热或麻木等。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,传染性后脑炎及中毒性脑病所致之目盲,视神经萎缩等。治宜滋阴养肝。用杞菊地黄丸,或石斛夜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穿破石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产后狂越。详该条。
治疗燥证的方法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即燥者润之。指燥证要用滋润的方药治疗。燥证有内燥、外燥之分。燥热伤肺胃津液的内燥,用滋阴润燥法;外感燥热伤肺的外燥,用轻宣润燥法。
指十五络脉自经脉别出处的穴位。即列缺(肺)、偏历(大肠)、丰隆(胃)、公孙(脾)、通里(心)、支正(小肠)、飞扬(膀胱)、大钟(肾)、内关(心包)、外关(三焦)、光明(胆)、蠡沟(肝)、鸠尾(任脉)、
【介绍】:清医生。字恕子。四川叙永人。生活于18~19世纪间,秀才。志以医药济人,治学推崇喻嘉言,但不泥于一家。认为“学医贵在集众方之长而为己长”。临诊精思细察,处方遣药当机立断。兼善诗文,惜年未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