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苦石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卷一。即疫痢。详该条。
《医学传心录》方。青皮、当归尾、香附、柴胡各一钱,官桂五分,槟榔、橘核、木通、赤茯苓各二钱,大茴香(微炒)、紫苏各七分,黄柏三分,炒荔枝核七个,生姜一片。水煎,空腹热服。治肝经湿热下注,不得泻越,或为
①见《草药手册》,为土儿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,为金果榄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蜀葵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白接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喘症论》。即气虚喘。详该条。
出清·寄湘渔父《达生保赤编》。多因气血瘀滞,或因产后失血过多,肝脉失养所致。古人认为病在左者多属血,病在右者多属气。属血瘀者痛过于胀,治宜活血祛瘀止痛,方用生化汤去炮姜加延胡;属气滞者,胀过于痛,治宜
见《赤水玄珠》卷七。即神秘汤第二方,见神秘汤条。
辛凉解表以透热外出的治法。温病邪在卫分、气分之间,表现为身热、微恶风寒、心烦、口渴、无汗、舌苔黄白等症。无汗是卫分闭而不通,必须辛凉透达,令病人微有汗出(泄卫),从而使气分的热邪得以向外透散(透热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