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。指小儿三、五岁或至十余岁,突然发生惊怖,目瞪喘急,涎如拽锯,不省人事,抽搐如潮发作。其症轻则为惊吊;重则为痫病。似即原发性癫痫。
病证名。清·周登庸《续广达生篇》卷二:“妊娠呕吐不已,数月不思饮食,精神如常,非恶阻,名子翻胃症。”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山东东平人。精医术,撰有《如宜方》二卷。
即药物发泡灸。详该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六方。又名离珠丹。炒杜仲、萆薢、巴戟天各二两,诃子五个,龙骨、朱砂各一两,炒补骨脂三两,胡桃肉一百二十个,砂仁半两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十丸,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。
经穴名。代号BL3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利机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尾骨下端两旁,距骶正中线0.5寸处(《医宗金鉴》)。另说:“阴尾骨外,各开一寸半”(《医学入门》);“长强外开二寸”(《针灸集成》
秋令收敛之气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收气不行,长气独明。”
病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奚魁蚬肉。系由脾胃积热,肝风上冲于目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其状色紫如肉,形类鸡冠蚬肉者即是。多生睥眦之间,然后害及气轮而遮掩于目。”治宜洗祛瘀,内服祛风泻热之剂,
病名。出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旋螺突起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七癥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癥瘕病诸候》:“鳖癥者,谓腹内癥结如鳖之形状。”主要症状为癥块固定不移,少腹切痛,甚则牵连腰背,面目黄黑等。多由脾胃气弱,食物触冷,积滞久阻,挟痰瘀内结所致。参见癥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