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由于湿热郁久,化火转燥而成的三消证。湿火伤肺为上消。证见烦渴引饮,咳嗽面肿,寸脉数大,宜用清肺饮;湿火伤胃为中消,证见多食易饥,面黄身肿,关脉数大,宜用加味清胃汤;湿火伤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①黄丹四两,诃子(去核)八个,乌贼骨三钱,青盐一两,白蜜一斤。前四味分别为末,将蜜熬数沸去蜡面,下黄丹搅匀,再下余药至紫色取出。次用黄连十两,龙胆草二两,木贼一两,杏仁七十
“阴阳二十五人”之一类型,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篇。其外貌特征为“苍色,小头,长面,大肩背,直身,小手足。”性格特征为“有才,好劳心,少力,多忧劳于事。”体质和发病特点为“能(耐)春夏不能(耐)秋冬
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腰痛。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喉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足部麻木疼痛不能行走的一种痹症。多由气血不足所致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阳明之下,……血气皆少则无毛,有则稀枯悴,善痿厥足痹。”
见《广东新语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又名胞衣不出、息胞、息胎、胎衣不出、胎衣不下、儿衣不出、胞胀不下。指胎儿娩出后,胎盘迟迟不下。多因分娩后元气大虚,无力继续排出,败血流入胞中,作胀不下,或感邪而气血凝滞所致。气
经穴名。代号ST1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胸部,在第三肋间隙中,距胸正中线4寸处。布有胸前神经分支及胸外侧动、静脉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胁胀痛,胸满气短,乳痈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不